在我們的生活當中,“腳寨子”經常會被提及,很多有腳寨子的人都知道,腳寨子時間長了使人產生疼痛感,甚至影響行走,不僅給生活帶來不便,也影響腳的美觀。
那么“腳寨子”究竟是什么東西,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?
腳寨子,其實就是長在腳上的老繭、繭子,學名為:胼胝。那么什么是胼胝呢?
胼胝(callus),是因為腳掌或手掌長期接觸摩擦以后,導致局部角質角化過度、增厚。
胼胝的出現多為生理性,它表面堅硬耐磨,有保護腳掌和手掌等免受摩擦損傷的作用。多數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,部分嚴重者可出現相應部位疼痛。
好發人群為: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、足畸形者、有咬指癖的兒童及體力勞動者。
什么樣的人容易患胼胝呢?
1、長期穿不合腳、不舒服或尺碼錯誤的鞋子,會壓迫腳部,導致長時間擠壓、摩擦足部皮膚,觸發皮膚保護機能,形成角質增生逐漸形成胼胝;
2、長期穿高跟鞋,一些愛美的女士們因穿尖頭的高跟鞋,容易在腳趾關節、前腳掌、腳后跟處長繭,有些人還出現腳后跟外緣開裂等癥狀;
3、長期穿皮鞋的男士,尤其是尖頭皮鞋,也比較容易患胼胝;
4、光腳穿鞋子,穿鞋子時經常不穿襪子,會增加足部和鞋子的摩擦,產生胼胝;
5、足部畸形,如踇外翻(大腳趾底部的關節處出現異常的骨質腫塊,拇趾在第一跖趾關節處向外側偏斜移位)、槌狀腳趾(腳趾像爪子一樣的彎曲畸形,足趾末端屈曲畸形,外觀類似槌子)、足部骨刺等會增加畸形突出部位的摩擦,進而導致長胼胝;
6、長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,長期站立,加大足部吃力點與鞋子的接觸面和重力,增強摩擦的效率;經常行走,更會加大吃力點的摩擦效率,進而這兩種類型的人群,足部吃力點容易患胼胝;
7、經常演奏樂器或使用手工工具,導致手部經常摩擦,手部吃力點易患手部胼胝;
8、有咬指癖的兒童,咬指癖嚴重的,啃咬完指甲后,會進而啃咬甲周皮膚,所以有咬指癖的兒童,胼胝發病風險較高。
(文字:足界?清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