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療是一種足部保健的中醫傳統療法,源于中國遠古時代,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。
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,連接人體臟腑的12條經脈,其中有6條起于足部,腳是足三陰之始,足三陽之終,雙腳分布有60多個穴位與內外環境相通。
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并適當按摩,能刺激這些穴位,促進氣血運行、調節內臟功能、舒通全身經絡,從而達到祛病驅邪、益氣化瘀、滋補元氣的目的。
在家做簡易足療的方法:
1、準備溫水,以水能蓋至小腿一半為宜。兩足浸于水中,邊洗邊加熱水,使水溫保持在40-45℃(如家中有能設置溫度的電動足浴盆則更佳),泡到皮膚泛紅,時間約需15分鐘。
2、把腳擦干后,涂抹潤膚油。
3、雙手橫向拍打雙腳外側,有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。
4、雙手握住一只腳,向內稍用力擠壓。
5、雙手在腳背處上下搓熱整個腳部,起循環血液作用。
6、點住腳心輕壓,有助于身體排泄廢物。
7、輕刮大腳趾,能夠改善頭痛頭暈,有助睡眠。
8、中指、食指關節按壓腳底穴位,能夠緩解胸悶癥狀。
9、食指輕刮腳趾,達到舒筋活血的作用。
10、雙手輕輕擠壓腳側,能提高人體免疫力。
11、雙手輕捏腳背穴位,能緩解頭痛頭暈等癥狀。
泡腳及足浴過程中的注意事項:
1、進行足浴時注意溫度適中(最佳溫度在40℃-45℃),泡腳時間不宜過長,15-30分鐘為宜。
2、做足療保健的時間在30-40分鐘為宜。
3、飯前、飯后30分鐘內不宜進行足浴。
4、在進行足浴時,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,血容量增加,可引起頭部急性貧血,出現頭暈、目眩,如在足浴時感覺不適,應立即停止足浴。
5、有出血等癥狀患者,不宜足浴。有心臟病及身體虛弱者,足部按摩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不超過10分鐘。
6、在做足部按摩時不宜吃食物,這樣會加重胃的負擔,可能會造成惡心嘔吐。